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凯发国际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北京七中“非遗”进校园成为常态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9:38    次浏览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学校的做法不尽相同。北京七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并形成教育常态,将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同传承和实践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让学生在与“非遗”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充分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进来 十余门非遗课程进校园校长王文利介绍,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2015年,学校共开设了面塑、彩砂、泥塑彩绘、暗榫、绳结艺术、曹氏风筝、京派剪纸、形意拳等十余门“非遗”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北京老面塑艺术家郎绍安(艺称面人郎)的面塑技艺传人——北京市正高级教师俞伟顺开设的《面塑艺术》、黄左晨老师开设的《暗榫》等课程都是学校独特的校本课程。此外,学校每年均邀请北京曲艺团、台湾布袋戏演出团、中国书画协会等艺术团体到学校展演。中国书画协会老艺术家们精湛的书法艺术以及中国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们惊叹不已;曲艺团的演员们个个身怀绝技,其高超的演技赢得了学生阵阵的喝彩;台湾布袋戏演出团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让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布袋戏名字的由来、布袋戏的分类以及它的发展与变迁,还观赏和体验了让布袋木偶活起来的演技手法,精彩绝伦的布袋戏把同学们熟知的“打虎英雄”传统故事再次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邀请大师进校园已成为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走出去 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七中每年都会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参观动物、地质、历史等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学生们的每次参观都会有很多收获。去年十月份,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走进了国家博物馆,观看了介绍国博的3D纪录片,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听讲,有的用纸笔做着记录,有的用小照相机进行拍照。去年十二月份,学校的初二年级全体学生来到电影博物馆,了解了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史,感受了祖国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体验了运用电影技术手段制作电影的乐趣,观看了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3D电影。学生们在先进的电影技术所带来的视听享受中,走进了那段峥嵘岁月,在重温了历史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学生们在立体的感受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依托区域优势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体现其道德教化的功能,就必须以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实践为基础。为此,北京市第七中学充分挖掘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势,探索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自2013年起,学校和德胜街道于每年5月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去年5月8日,学校和德胜街道举办了以“民族团结共繁荣,齐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德胜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嘉年华活动。德胜地区6所小学和北京七中的8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民族团结教育嘉年华活动。嘉年华在精彩的民族歌舞巡游中拉开了帷幕,身着各民族传统服装的同学们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赢得了到场嘉宾的高度赞誉。随后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比赛项目更是让嘉年华活动高潮迭起。背篓掷准、龙卷风、齐心协力、动感颠球、抖空竹……学生们在妙趣横生的比赛中了解了各民族的传统体育知识;民族知识问答与民族小吃品尝,引发了小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民族团结教育嘉年华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的参与中学习了民族知识,感受了尊重、互助的民族文化,提升了民族团结的意识与能力。